精密仪器

位置:首页>>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产业园区规划要怎样做?

立足长远,智能制造产业园区规划要怎样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制造业也必然向信息化、智能化阶段发展。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不仅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也让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今,我国大多数城市纷纷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区,但智能制造产业园区规划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部署智能制造园区规划,首先要了解这是个什么园区种类。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是指生产过程采取智能制造模式的园区,其以“园区+互联网”为理念,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与制造活动各个环节相融合,对各项设施、服务进行升级,而不管它生产什么产品。通俗说,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就是高配版、智能化、科技化,管理成本更低,生产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制造类园区。由于产业园区普遍都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因此,做好产业园区规划,才能使后续的招商运营更好地开展,避免空置等问题。

那么在进行智能产业园区规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1.适应性

一个地区能否构建智能产业园区,关键要看它本区域或周边区域智能化程度提供的市场需求以及人力资源、科技知识的支撑。譬如,深圳非常适合发展智能产业园区。因为,深圳对高端人才的集聚力非常高,源头创新能力非常强大,在将智能科技转化为终端产品、转化为硬件载体的过程里,又有东莞、惠州等城市强大的制造能力的支撑。智能产品最开始的消费群体是年轻人。深圳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城市,深圳对智能产品消费能力非常强。因此,从区位、生产要素、市场需求、产业基础、政策规划、创新能力等维度来衡量深圳发展智能产业园区的适用性,都是满分的。

我国工业化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业1.0、2.0、3.0、4.0将在各地区长期并存。处于工业4.0阶段的地区最适合发展智能产业园区。处于工业3.0阶段、2.0阶段的地区可以发展比较简单的智能产品(技术密集度相对较低,满足工业4.0地区的市场需求,这是产业内分工)。处于工业1.0阶段的地区,它的人力资源、科技存量以及周边市场都不支持发展。工业1.0机械化,工业2.0电气化、半自动化(用硬件控制),工业3.0信息化即数字化网络化,少人或无人自动化(由包括集成电路出现在内的硬件与软件结合控制),工业4.0即智能化(引入人工智能)。这是一个技术与工业发展的过程,不能割裂,也不能跳过,切记不要忽视中国国情、区情来研究和推进企业实施智能制造。

不同智能产品(服务)具有技术密集度差异,不同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不同项目的投资规模与回收周期也有区别。智能产业园区需要根据园区发展战略来选择智能产业(或服务)、主题、企业和项目,而园区的发展战略受制于区域发展战略、园区开发运营主体的发展战略。

2.系统性

产业园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生态系统,也是城市产业生态系统里面的子系统,因此,产业园区规划需要有系统思维。

第一,需要有产业系统思维。一个园区,如果占地空间比较大,适合引进多种产业,需要明确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布局在园区,关联产业可以布局在园区里面或者周边。一个园区,如果是引进一种产业的专业园区,则需要明确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如果一个园区只有一个企业,譬如华为的欧洲小镇,则需要明确园区产业、城市与资本的系统之间的协同。

第二,要有区域系统思维。园区的产业系统需要与周边区域的产业系统协同发展。处于上中下游的同一纵向价值链的不同园区,考虑产业对接,共享资源与市场。处于横向的相关联产业的不同园区,考虑产业错位发展,共享资源与市场。园区的产业规划还需满足上位政策规划的要求,在满足上位政策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再细分产业、领域、项目的规划发展。

第三,要有战略系统思维。产业园区是比较完整的产业生态,需要开发运营主体具有较大运营体量、足够“自持运营”能力,这又需要园区开发运营主体制定很好的开发运营战略。

3.创新性

智能产业园区规划的创新性推进规划质量进入新层次,园区主题、招商方式、运营服务以及政策制度的制定都可以进行创新。园区主题的提炼需要精简,定位瞄准细分领域,实行差异化经营;园区招商需要与产业规划无缝对接,需要对目标产业与企业深入了解,建立项目库。招商还可以联合入园企业、行业协会与政府机构,利用企业网络拓展招商资源,实现产业联盟招商。

产业园区需要培育企业成长、培育园区未来的现金流。智能产业园区入驻企业的更多是新生企业,更需要各种培育服务。服务创新提高园区可持续竞争优势。

智能制造产业园的优势在于其可构建集“科技研发+产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推广应用”于一体的服务体系,并且能提供风投、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迅速转型,抢占大时代变革的先机。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不仅激发了业内外资金的投资热情,也使得各地形成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区的热潮。目前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争相抢占的科技、经济制高点,中国制造业应立足长远,为未来的智能经济竞争做战略布局。


在线联络

上一篇:卡特彼勒全球四大试验基地之一落地青州工厂,现已正式启用! 下一篇:杨正国:发挥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