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国庆阅兵总指挥房峰辉中将充满自豪地表示,60周年国庆阅兵将展示的52型主要装备全部都是我国自行生产的国产装备,其信息化程度都比较高,并且大部分是首次参阅。其中包括预警机、新一代战车、新型雷达、无人机和卫星通信等先进的信息化装备。
作为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集中展示,建国60周年的国庆阅兵,国内外瞩目。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透露,"届时,数十个徒步和装备方队、上百架飞机、数百件新型主战装备,将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这些装备都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其中大多是新型主战装备。"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军陆军装备大多是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杂牌',海、空军装备数量很少,性能也很落后。现在,我们在天上有军事卫星、先进战机,地面有新型主战坦克、各种火炮、导弹,海上有先进舰艇、潜艇,三代主战坦克、歼10飞机、预警机、巡航导弹、新型驱逐舰和新型战略核导弹等高新技术装备已在一些部队列装。可以说西方发达国家军队拥有的各类装备,我军基本都有了,而且不少装备的性能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与中国阅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每年的1月26日,期待"大国崛起"的印度首都新德里国王大道上都会举行"共和日"阅兵仪式,而展示新型武器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是印度国庆阅兵的焦点。2009年1月26日,在印度第54个共和国日,该国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和游行。期间,印度三军的新式武器纷纷亮相新德里市中心的国王大道,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印度的国庆阅兵非常开放,简直就是个国际装备展:"美洲虎"军用直升机、"米格"战机、俄制坦克等应有尽有。称雄印度洋的海军方队抬出了一艘"潜艇"--印度斥35亿美金向法国购买的"鲫鱼"级柴电潜艇模型。据悉,现在印度军队80%的主要武器装备来自俄罗斯,包括最先进的坦克、驱逐舰和潜艇、"苏"式歼击机和强击机。
著名军事评论家张召忠少将表示,印度自制的装备出来以后,总是有负面效应。比方说自行研制的装备性能不好,研制的枪打不响,研制的潜艇没动力,研制的坦克装备不了,研制的飞机上不了天等。张召忠甚至开玩笑说,印度号称自己搞的第三代坦克--"阿琼"坦克研制了将近30年,"阿琼"坦克要真开到印度阅兵的国王大道上来,有可能就跑偏,甚至有可能自动熄火。
今年7月26日印度首艘国产核潜艇"歼敌"号高调下水,让整个印度欢呼"印度已加入核潜艇俱乐部"。但是一位印度核科学家随后却泼了一盆冷水,称该核潜艇既没有装上核反应堆,也没有配备武器系统,只是一个浮在水里的"空壳子"。
"阿琼"坦克和"歼敌"号核潜艇的尴尬在印度并不孤独,印度国内其他大型武器研制项目,譬如轻型战斗机,在发展中也存在类似问题,经过十几甚至几十年的努力依然不能安全上天。这说明了整体装备工业的基础在武器研制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国防装备的发展需要坚实的基础性技术储备,更需要机械制造水平的提升以形成强大装备工业体系等方面的支撑。如果这两项关键问题不能解决,任何国防装备国产化的策略都将是空谈。举例来说,制造米格-21歼击机(中国产品为歼-7歼击机)的喷气发动机要求发动机制造工厂具备3微米级精度的金属处理技术,中国最好的工厂直到1979年才掌握如此精密的制造工艺。
印度与中国在基础性技术储备和机械工业体系方面的差距,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而是多年国家工业发展布局的结果。这个差距,甚至可以说早在20世纪50年代两个国家建国初期的工业布局中就已经形成。中国几代国家领导,在民族工业特别是装备工业的布局方面倾注了心血,为国家综合实力在新时代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基础。
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个新的节点上回望历史,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国家的振兴和国防工业的发展,有赖于基础工业的持续赶超以及整体工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大布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解放军的装备仍以缴获的大量美制、日制等"万国牌"武器为主。建国大阅兵中亮相的解放军重型装备,无论是天上飞的"野马"式战斗机,还是地上跑的"九七"式坦克,都难以找到"中国造"的影子。
当时,毛泽东常常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建国之初,国家将接管的国民党时期的军工厂与解放区的军工厂合并,一部分划归民用工业部门,一部分留作军用,共整合军工企业76个。这些军工企业技术落后、专业不全,完全不具备研制生产急需的飞机、舰艇、大炮、坦克等武器装备能力。而在中央决策层的意识里,要使国家真正实现独立、富强,必须迅速地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自成体系的工业结构。
对于中国工业体系的发展,毛泽东于1944年在延安同美军观察组成员谢韦思谈话时,曾经设想中美两国经济合作。他认为:中国的工业化只能通过自由企业和在外国资本帮助之下才能做到;中国可以为美国提供"投资场所"和重工业产品的"出口市场",并以工业原料和农产品作为美国投资和贸易的"补偿"。
但是,历史的发展总是难遂人愿。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政治上颠覆。当时,新中国微不足道的工业基础、技术力量、管理水平都极其低下,要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争取外国的援助是关键。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登上北上的专列,前往莫斯科。毛泽东此行目的主要是商讨中苏友好同盟问题、苏联对华贷款以及两国贸易问题等。1950年2月,中苏两项协议签定。根据协议,苏联将帮助中国进行现代工业项目建设,在帮助中国建设的项目中,机械和军工占了很大比重。
1952年初,中央决定成立了由周恩来、陈云、薄一波、李富春、聂荣臻、宋劭文6人组成的领导小组(1954年改为陈云、高岗、李富春、邓小平、邓子恢、习仲勋等为主的8人小组),组织领导"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中央书记处连续召开多次会议,研究了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方针,确定以建设重工业基础为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同时,根据中国与苏联协商,援建的中心环节定位于重工业,特别是钢铁、煤、电力、石油、机器制造、飞机、坦克、拖拉机、车辆制造、兵器工业、有色金属、基础化学工业等。
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是新中国的第一次工业大布局。从1953到1957年,中国实施了第一个国民经济5年计划,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工业项目,使中国以能源、机械、原材料、军工为主要内容的重工业在近现代化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以这些项目为核心,以另外900余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中国初步形成了相对独立完备工业体系的雏形。
"'156项'建设是新中国首次通过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设备开展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董志凯表示,"在资本主义封锁的严峻环境中,苏联、东欧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设备使中国突破了封锁,获得了20世纪40年代的技术和设备;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苏联的低利贷款也使资金极端短绌的新中国减少了利息负担,项目确立与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董志凯介绍,在苏联帮助建设的项目当中,基础机械工业和国防工业占了很大比重。在最后完成的150项工程中,基础机械工业有24项,军事工业有44项。两者合计为68项,占最后完成项目量的45.33%。除了苏联援助的项目外,还有民主德国帮助设计的2个项目和引进捷克斯洛伐克制造技术设计的上海三大动力设备厂(上海电气)。
这些项目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目前中国许多重要装备制造企业的基础。这些企业有:哈电集团、一汽集团、沈阳机床、哈量、武重、洛拖、洛轴、中国石油装备、西电集团、中信重工、中国一重、湘潭电机、中国北车(长春客车厂)、上海电气等。
苏联援建的军工项目范围涵盖了战斗机、坦克、火炮、轻型舰艇等关键性武器,而且不仅仅涉及武器组装,从上游的材料制造到下游的零件加工都向中国提供了配套设备和技术,并有大批专家手把手指导。包括航空部12项、电子部10项、兵器部17项、航天部2项、船舶公司3项等,形成了中国目前几家重要军工集团的发展基础。
在"一五"时期,除上述苏联援建和民主德国帮助设计的26个项目外,中国还自力建设了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47个。以发展冶金设备、发电设备、运输机械、金属切削机床为重点,适当发展电机、电器、电材、炼油化工设备和农业机械。
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建设投产,使新中国的机械装备工业从无到有地建立了飞机、电子、导弹、舰船、坦克、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石油化工设备、冶金矿山设备、工程机械等制造业,扩大和加强了机床工具、机车车辆和造船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比1952年分别增长几倍到几十倍,奠定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国民经济建设所需设备的自给率也大为提高,"一五"时期国家建设所需设备的国内自给率为60%以上。
董志凯表示,以"156项"为重点的工业项目建设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的落后面貌,使我国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为此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延伸和拓展
1960年,苏联毁约停援后,中国装备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以消化和吸收苏联技术为主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国产化阶段。其间,从1964年开始正式提出和推行"三线建设",这构成了中国战略工业布局的延伸和拓展。
1960年7月,中苏关系破裂。此后,前苏联全面毁约停援,加上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国家装备工业发展遭遇严重困难,中国高层决策依靠自己力量发展尖端技术,通过攻关和突破核心技术,自主研制先进装备。实际上,当时"国产化"的主要任务在于消化和吸收苏联技术,使中国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产业能够摆脱对苏联的技术依赖。
在国产化的重型机械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30万千瓦发电机组。虽然苏联早已于1958年成功地开发了这一产品,中国却是在20年之后的1978年到1980年左右实现发电机组全部技术达标和全部零件国产化的。
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已经基本全面完成了对苏联技术的消化吸收,中国的制造工业在苏联20世纪60年代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已经达到了相对成熟的水平。
这一阶段也产生了一系列标志性成就。大型自由锻造水压机是制造重型机器以及军工相关产品的关键性设备。从19世纪末期美国制成第一台1.26万吨的自由锻水压机以来,全世界曾先后制造过20多台万吨以上的水压机。
1962年6月22日,沈鸿任总设计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的1.2万吨压力的自由锻造水压机试车成功。它是当时我国机械工业中最大的一台锻压设备。当时世界上连我国在内,只有5个国家能制造这种机械。它的成功,标志了中国重型机械的制造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65年,著名记者斯诺在位于闵行区的上海重型机器厂参观,他一边照像一边问:"你们费这么大劲造这样一台大机器有什么意义?"
大型锻压机是机械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也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更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装备,是发展航空、航天工业必不可少的装备。
当今世界的航空制造业强国都拥有4.5万吨以上的重型模锻液压机,如美国拥有两台4.5万吨模锻液压机,俄罗斯拥有两台7.5万吨模锻液压机,法国拥有一台6.5万吨模锻液压机。
1961年底,沈鸿调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主持我国国防尖端工业所需九大设备的设计制造工作,其中就包括目前位于重庆市西南铝业集团有限公司,直到2008年依然是中国最大的30000吨级模锻液压机。这一大战役,涉及中央10个部委,上百家工厂,1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1万多名工人,进行了100多项重要的试验研究。
"九大设备"不是九台大设备,而是九套大型成套设备,包括840种,1400多台,总重量4500吨的复杂、精密的重大机器设备。包括:30000吨模锻水压机和12500吨卧式挤压水压机(主要用于飞机、导弹的翼梁、壁板、型材、鼻锥的锻造和挤压);辊宽2800毫米铝板热轧机和辊宽2800毫米铝板冷轧机(主要用于轧制飞机、导弹用的大铝板);直径2~80毫米钢管轧机和直径80~200毫米钢管轧机(主要用于轧制飞机、导弹及其他尖端技术用的薄壁耐高温钢管、不锈钢管等);辊宽2300毫米薄板冷轧机和辊宽700毫米、20辊特薄板轧机(主要用于轧制宽而薄及特薄的耐高温钢板和不锈钢板);10000吨油压机(主要用于压制玻璃钢导弹鼻锥)等。
这九套设备现在仍然属于"国宝"。九大设备工程浩大,难度极高,前后历时9年,到1969年才最后完成。这样的"九大设备"当时世界上全部拥有的只有两三个国家。
1964年6月6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搞"三线建设"的主张。从1965年起,我国开始把沿海一些工业企业向中西部复制"备份",当年新建项目则大多集中投放在西部地区。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建立起一个敌人战略核武器打不到的,能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实行工农结合的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基地,进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后方工业体系。
1964年,是我国搞原子弹最关键的一年。围绕这一重点军事工程,在过去已经调派了很多军队和科技骨干到西部地区的基础上,又调派了大批军队和科技精英奔赴三线,加强核研制基地建设。
在1964年至1980年长达16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中,国家在主要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2052.68亿元巨资。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的建设者,在中西部建起了1100多个星罗棋布的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其中一部分后来被称为西部脊柱,如攀枝花、酒泉、金川等钢铁冶金基地,酒泉、西昌航天卫星发射中心,葛洲坝、刘家峡等水电站,六盘水、渭北煤炭基地,长城、水城等大型钢厂,贵州、汉中航空基地,川西核工业基地,长江中上游造船基地,重庆、豫西、鄂西、湘西常规兵器工业基地,湖北中国第二汽车厂、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东方锅炉厂等制造基地,中国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
"三线建设"的发展后来远远超出了"战略备份"的层次,形成了众多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包括东方电气、东风汽车、中核集团、中国二重等,还包括很多原本在三线范围内的老企业中增加的新项目。很多新建项目,特别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装备工业项目也集中布局在三线,如在航空航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30000吨级模锻液压机,昆明机床厂的高精密机床工具生产线等。这形成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同时也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带动了中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
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
原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在《国事述忆》中表示,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中国对外经济工作开拓出一个新的局面,掀起了自50年代从苏联、东欧国家大规模引进技术装备之后,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规模成套技术设备引进高潮。这次成套技术设备的引进,对解决中国"国民经济中几个关键问题",促进相关产业加快发展,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对建立和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以至对后来的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合作与竞争,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率先开拓的作用。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加上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对华封锁被打破。
这一时期,我国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易货贸易大部分改为现汇贸易,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明显加快,1972年总额上升到63亿美元,1973年比上年增长74%,达到109.8亿美元。对外贸易的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出口占75%,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进出口下降,只占25%。
加上这一时期我国的外汇储备比较多,发展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关系成了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国家计委开始接连提出从国外进口先进的大型成套设备以武装我国工业的计划和方案。
这次大规模成套技术设备的引进,从最初陈锦华起草的国家计委《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4套化纤和2套化肥关键设备约合4亿美元的方案,扩大到钢铁工业《关于进口一米七连续式轧板机问题的报告》,煤炭、石油、化工、机械、军工、水利、电力、交通、林业等其他工业部门,也相继提出从国外引进技术设备项目,约合43亿美元方案的出台,国家计委给中央递交了4个报告,前后经历了一年时间。
1973年1月2日,国家计委提交《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对前一阶段和今后的对外引进项目做出了总结和统一规划,在今后三到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即"四三方案",初步提出进口43亿美元的方案。其中包括:大化肥设备13套,大化纤设备4套,石油化工设备3套,综合采煤机组43 套,10个烷基苯厂,3个大电站,武钢一米七轧机,以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工厂等大型项目。
这次大规模技术引进,按可比黄金价格计算,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七八百亿美元。
攻关和追踪
从1983年开始,中国掀起了新的一轮国产化运动。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的技术要更新、要赶超世界先进,有以下几条路可走:一是进口外国的机器、电子设备和其他高科技产品,这个方法很简单,但不保险;二是走国产化的道路,这相对来说要困难一些,但是是可行的;三是搞技术改造,这很困难;最后一条路就是闭门造车,完全靠自己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这在实践上是不太可能完成的。
1983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国发[1983]110号文件),指出"在依靠我们自己技术力量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合作设计、合作制造若干套重点建设项目的技术装备,力争在前十年内把这些最核心的关键技术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才能为后十年的经济振兴打下牢固的基础,才能使四个现代化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成立了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由李鹏、吕东、江泽民、陈锦华、林宗棠等同志组成。吕东任组长,李鹏任顾问,并请沈鸿、徐弛为技术顾问。同时确定了"七五"期间包括"单机容量百万千瓦级的大型核电站成套设备"、"宝山钢铁总厂第二期工程成套设备"、"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成套设备"等在内的10项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项目,从此,拉开了机械制造部门与用户相结合,开展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的序幕。
"此后,国家连续三个五年计划都将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列入国家攻关项目,每年国家财政拨款6000万元左右用于重大技术装备的攻关。"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隋永滨回忆,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机械行业直接参与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的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达150多个单位,不仅完成120多项重大研究项目,而且为国家200多个重大工程提供了成套设备,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事业的发展。
1986年3月,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人联合提出的一份题为《关于跟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报告上报到中共中央,后来根据这个报告而形成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863计划"纲要从世界高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出发,选择了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防御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高技术领域(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
1987年3月,"863计划"开始正式实施。从此,中国的高技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上万名科学家在各个不同领域,协同合作,联合攻关,很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1年,邓小平同志为"863计划"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再次给为实现"863计划"而攻关的科学家们以鼓励,也为我国高科技与实业的结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863计划"的实施,为中国在世界相关高科技产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在新时期的跨越性发展指明了方向。
1997年,作为"863计划"的延续,党中央、国务院开始制定和实施"973计划"。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从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出发,提炼和选择了一批国民经济、社会和科技自身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行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自1998年起至2002年,已先后启动了132个项目,其中能源领域15项,信息领域17项,资源环境领域24项,材料领域19项,重要科学前沿19项等。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更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是,一大批民营装备制造企业的诞生,这意味着国家在完成初期工业布局的基础上,基础工业的发展开始可以依托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发展提升。1987年,任正非创立了华为公司,这家诞生在一间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后来却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1986年,梁稳根等4人从亲戚朋友那里凑齐6万元钱,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在一个地下室里,他们开始了其实业报国之路;1989年,梁稳根突入重工制造领域;1993年,"三一集团"成立。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06年,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竟然成为了民族装备制造业的吹鼓手。
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该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第一条就明确提出: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006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0年,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基本满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领域及国防建设的需要。"并提出"坚持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坚持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等几项原则。
以两项政策的颁布为标志,中国装备制造业开始进入自主创新的新阶段,驶入了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长期以来,出于战略考虑,发达国家的大型铸锻件生产制造技术一直对我国实行封锁。2006年,中信重工宣布打造一台世界顶尖的18500吨油压机,被誉为"世界自由锻王国的一顶皇冠"。陆燕荪表示,"这将有效缓解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冶金、船舶、电力、石化及机械制造等行业对大型铸锻件的急需,对全面提高我国大型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08年10月,苏州昆仑先进制造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正式落户江苏昆山周市镇。该公司将设计制造世界最大的10万吨大型模锻液压机,这一项目将改变世界航天航空业大型锻件生产格局。
五坐标联动数控机床是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以及汽车工业急需的高档关键设备,西方发达国家至今仍将其列入技术封锁和控制出口之列。
2006年9月,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二重集团签订一台世界上最大的DL250数控五米超重型卧车供货合同。该机床可广泛应用于水电、核电、造船、航天、军工等行业。
2008年11月,中国第一条激光冲击强化生产线在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成。这标志着中国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向工程化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可实现该项技术工业化应用的国家。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在美国航空装备制造与维修以及其他装备制造业正得到广泛的应用,美国GE公司已经用此项技术为美国空军强化了数万件航空部件。
2008年3月中旬,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000米超深钻机--ZJ120DB钻机,在川西海相科学探索井川科1井上安装调试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此前,全球仅美国拥有一台12000米钻机。
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装备开始诞生,中国装备开始向数字化、精密化、多极化(极大、极微、极端条件等)发展,走向"先进装备制造"。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公布的2009年世界最新军力排名,前5位分别是:美国、法国、俄罗斯、中国、英国。《简氏》认为,中国之所以位居第4,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后,中国逐步引进很多先进军事技术,现已取得不少成果。中国太空技术和导弹技术领先欧洲,军队又加紧进行信息化建设,核导弹技术具有一定实力。
《简氏防务周刊》同时表示,由于中国的基础工业依然薄弱,武器装备的工艺加工技术还有待提高。
文章来源:《装备制造》
融微视角 2019-04-04 17:22:54 “相比整车,零部件技术创新更加困难。如果本土零部件产业不做强,中国汽车产业不可能做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研发要立足于国际化,这是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 昆山源盈董事长 宋传银
得益于铝合金模板、轨道车辆大部件等高端铝产品的销量增长,中国忠旺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忠旺,01333.HK)去年业绩飘红。
2018年1-12月中国汽车铝合金车轮出口金额首次突破45亿美元,达到47.38亿美元,同比增加10.4%,出口数量首次突破95万吨,达到99.41万吨(按照平均单重:10 kg/只折算;相当于9941万只),同比增加7.3%,出口数量及金额均再次创历史新高。中国汽车车轮出口自2005年超过德国开始已经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如何?广大车企着力点何在?本文作者给出了方向性的指导。
一、迁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保留及发展技术密集的高附加值制造业;二、转型服务业,服务业占GDP的比例逐渐增加,制造业的逐渐减少。 可以预见中国制造业未来也会朝这个方向前进。
2019年4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以“隐形冠军”为代表的德国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企业之大,而在于企业之强,强在其拥有的创新能力与工匠精神。
上汽集团收购大陆集团动力总成业务,不仅仅是扩大业务布局那么简单,更为深层的意义则是上汽或为了压制与博世的合作,以此来获取更多的技术话语权。
以“勇气”为主题的2019第十一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日前在北京开幕。相比近几年的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主题,2018年的“梦想与焦虑”、2017年的“升极”、2016年的“下一步”、2015年的“汽车四化”、2014年的“重构”,“勇气”多了一丝复杂色彩,悲观中有乐观,乐观中有理性。
制造业同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关,我们该如何清醒认识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中的位置?从156个重大项目起步,七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走过了怎样艰辛的历程?未来如何通过“五大工程”实现转型升级?转变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全新机遇和挑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5月15日,由工信智库联盟指导、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的“百万庄论坛:2019年工信智库联盟系列活动暨机工智库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发布会以“变局与应变之策——中国装备制造业探寻创新发展之路”为主题,针对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热点问题,发布机工智库最新研究成果。
5月14日,由亚太总裁协会、长沙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全球高端制造业大会在湖南长沙隆重开幕。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亚太总裁协会全球主席、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荷兰前教育科学及文化内阁大臣、亚太总裁协会全球副主席奈斯安发表演讲。作为全球高端制造业企业家代表,中联重科董事长、CEO詹纯新发表主题演讲,呼吁制造业共塑产业生态文明,提升高质量发展软实力,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工业生产开始处于世界前列,它的钢铁和石油化工等工业的发展为汽车工业的创造了条件。1908年,福特汽车推出了著名的T型车,这种售价不足500美元后降到300美元的汽车,只有当时同类汽车价格的1/4甚至1/10,美国一个普通工人用一年工资就可以购买到。福特的T型车战略使汽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交通工具。1913年,福特公司首先在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汽车,这给汽车工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美国随即出现了普及汽车的高潮。
“中国制造业面临周期长、缺乏核心技术积累和商业智慧三大痛点。如果不从创新人才的培养上下功夫,中国制造无法快速实现转型升级,各类口号终将是浮在水面上的无根飘萍。”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智造创业MBA项目负责人、创新导师甘洁日前在“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MBA”2019级开学典礼上表示。
据彭博社报道,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年度股东大会上暗示,考虑到中国市场的规模,特斯拉最终可能会在中国拥有更多的生产工厂。
碳纤维增强塑料等复合材料在轻量化汽车领域的应用仍相对较少,尚未实现批量生产。使用碳纤维增强塑料 (CFRP) 制造零部件的成本仍过高。在“iComposite4.0”研究项目中,舒勒与合作伙伴成功地将原型零部件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50% 以上,产出时间缩短了超过 40%。
一个中专毕业的钳工,却全系统掌握了设备机械、电气、液压、软件等多门本领,被人称作“维修神医”。本应是一个修机器的,却不满足,偏偏要去造机器,他到底是谁?一起来认识。
通用航空行业对资质要求甚为苛刻。几乎每一类业务,都需要特定资质。其中,民航91部、135部、141部、145部资质较为关键,分别允许通航企业进行作业类飞行、商务类点对点飞行、飞行培训和航空器维修。
楚天都市报6月27日讯(记者简俊晖 通讯员张敏)今日,武汉开发区举行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10个项目计划投资1350亿元,其中有多个汽车零配件项目,将支撑东风发力新能源汽车,该区下一代汽车布局从“心脏”到“骨架”将更加齐备。
未来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从“政策拉动”慢慢向“市场需求”过渡,整个产业将进入高度市场化、差异化发展的新时代。与此同时,随着新商业模式的进入,传统游戏规则将被打破,整个行业将从产品竞争转向服务竞争、商业模式体系综合能力竞争,并由行业内竞争转向跨行业竞争。
丰田汽车公司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在管理和技术有许多独到之处。就丰田模具生产制造技术作初步的探讨,这些内容对急待改进生产方式、推进科学管理和提高制造技术水平的国内汽车模具同行,可能会有一些借鉴和启发。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是存在的。
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链条和配套最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制造业也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优势的经济部门,是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最重要的力量。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业传统要素条件和优势亦随之发生变化,同时还面临更加复杂的全球竞争形势,以及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国际分工新格局的挑战。对此,我国制造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在巩固传统竞争优势的同时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全球汽车产销量下跌约7%,三大市场中、美、欧销量齐跌。奔驰营收下滑8%;宝马利润下降近80%,通用全球销量下滑10%;大众销量同比下滑13%;阿斯顿·马丁同比下降35%......
齿轮是轮缘上有齿能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零件,通过与其他齿轮、齿条或蜗杆传动,可实现改变转速与扭矩、运动方向和运动形式等功能。人类对齿轮的使用源远流长,公元前200多年,阿基米德便对齿轮和蜗轮有详尽的论述,数学家帕普斯在其著作《数学汇编》一书中记载了阿基米德通过一个蜗轮和九个齿轮的机构,使用少数几个人就将大船推入海中。
但中国制造也面临着很大挑战。在2005年之后的10年内,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了5倍,与1995年相比上升涨了15倍,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成本套利下降,一些发达经济体的企业已经把生产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国家或搬回自己的国家。
日本,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其科研、航天、文化教育、动漫等行业均居世界前列。在日本经济繁荣景象之下,千万不可忽略“日本汽车产业”这块日本经济的真正的压舱石。
德国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人都会犯错,都会有误差,特别是在生产环节,这些人引入的负面影响经过流水线的每个环节逐级放大,必然会最终影响产品的品质。
在 Decomecc 的车间里,最新的激光落料线正在持续对料卷进行加工。位于比利时亨克的 Decomecc 是一家成长型的家族企业,专注于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铝合金料片加工服务。自 2019 年年初,Decomecc 开始使用舒勒的激光开卷落料线生产异形料片。
波音公司737 MAX飞机长期停飞一事正影响美国经济,损及美国贸易收支,并给航空公司、供应商以及它们的数万名员工的前景蒙上阴影。
拙博《关于燃料电池发展规划的思考》发出后,收到不少朋友的留言、短信、微信,提出很多很好的意见。现根据这些意见提出三点补充: 一是关于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重点车型,建议同时考虑长途客车。与重型载货汽车相同,长途客车也是不适合使用动力电池动力的车型,而且长途客车线路相对稳定,管理相对集中,适合发展燃料电池车型。同时,国内对于燃料电池长途客车的研发也有经验,清华大学对此研究多年,总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按照他们的“剝洋葱”技术发展思路,正在掌握最核心的技术。
7月中国乘用车销量数据显示,因6月去库存原因,结束了连续12个月销量下滑的状况,然而车市的严峻形势在7月未能得到改观,再次出现下滑。
8月19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汽车之家承办的“2019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出席大会并致辞。
萨瓦尼尼一直致力于钣金折弯、激光切割、高速冲压等技术领域,是全球钣金柔性加工领域的隐形冠军。
丰田生产方式之父大野耐一指出:丰田内部很早就认识到,仅仅仿效一家公司现有的某种方法,而不去了解此方法对该公司的重要性或在该公司扮演的角色,是相当危险的事。
许多日本的企业都有这样的特点:规模不大,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顶尖的技术。他们既是日本经济的支柱之一,也是行业内的“隐形冠军”,比如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高精度机床生产商日本安田工业株式会社。
近几年,随着各企业实力的状大和客户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工厂在购买机械时都会在价格和质量之间会选择后者。但也有工厂为了贪图一时便宜,而选择便宜的机械,便宜的能买吗?下面我们就来讲讲:为什么不能买便宜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建成了全球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最近十几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6年的42%下降到2018年的33.9%。对此,有人担忧我国会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产生这种担忧,主要是因为对工业化发展规律和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认识还不到位。
“焊接难题找王海。”在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中,香港文汇报记者听到最多关于介绍王海的一句话。王海从一名普通焊接工人做起,34年来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攻坚克难,不断创新出的技术让“老外”伸出大拇指,无论是在行业焊接领域内,还是在国内外重要客户视线里,他已经成为质量过硬的名牌,其焊接技术为公司成功打开海外市场作出突出贡献。
经历三十余年发展,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这“新四化”开始成为公认的未来趋势,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
在车市寒冬阴霾还未散去的当下,整个汽车行业正面临转型期的挑战。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等趋势愈演愈烈,为更好迎接这些变革,并抢占市场先机,汽车零部件企业加速转型,近年来行业内并购整合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强劲。针对这一话题,普华永道中国汽车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金军在“2019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发展创新大奖”演讲上,分享了2019年全球及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整合的主要发现,探讨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9年即将逝去,对于机器人产业而言,很明显这是一个“小年”,自2018年下半行业“遇冷”以来,2019年全年几乎被“低迷”的气息所笼罩,当“低迷”已经渐成新常态,短期内转好的“乐观”或将渐行渐远。当潮水退去,留下的是“还没如愿见着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的叹息。
为深入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落实《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12月3日,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指导,上海市汽车配件用品行业协会、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应对国际贸易风险,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2019长三角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
世界上最顶尖的技术在哪些国家?
摘 要:随着汽车产量和销量的增加,在汽车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日益增加,与此同时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也日益突出。因此为推进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保证汽车的刚度、强度、安全性能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汽车结构和零部件的材料,实现汽车轻量化,对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汽车轻量化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还可以提升汽车在驾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动力学性能。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当前应用最广的汽车轻量化材料镁合金、铝合金,分析了他们的特点和优势,以及未来在汽车轻量化上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 轻量化 镁合金 铝合金
俄罗斯铝业巨头俄罗斯铝业公司(Rusal)在周一的2020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报告中表示,冠状病毒大流行改变了今年的市场前景,铝市场形成了过剩。
2020年5月14日上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与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在天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5月11日,福田汽车发布关于公开挂牌转让冲压工厂冲压业务涉及的资产及负债的的进展公告,公司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冲压工厂冲压业务涉及的资产及负债,目前,接到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结果通知书》,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成为受让方,成交价格为人民币19,620万元。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印度国际粉末冶金与新材料研究中心(ARCI)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发了一种创新冶金工艺,可用于制成基于铁-磷(Fe-P)的软磁合金,促进印度汽车工业的发展。ARCI是印度科学与技术部的自主研发中心。
所谓抗菌型彩涂板,就是指可以有效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等常见细菌的彩涂板,该产品的使用可以避免由细菌、霉菌繁殖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而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A
6月10日,特斯拉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涨幅达6.98%,当前市值1901.22亿美元。按照特斯拉当前的市值,相当于近6个福特汽车(市值280.74亿美元)和4个通用汽车(总市值411.43亿美元),超越丰田汽车(1807.82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
德国人卡尔·佛里特立奇·奔驰在1885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汽车已经远远超出了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的意义,作为一种技术产品,它具有了功能价值和性能价值;作为一类工业集群,它具有了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作为一种地位象征,它具有了身份价值或社会价值。本篇文章将重点讨论赋予产品高价值技术属性的汽车研发技术模式,以回顾历史、把握趋势。
一看就知道德国的机械,太精密了,长见识!
汽车内外饰常用材料及成型工艺
在电动汽车技术和制造方面,大众、奥迪和宝马都在向特斯拉进军。尽管这三家德国巨头承认,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拥有多年的领先地位,但他们都相信自己能够赶上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电动汽车产品。
多地进口冷冻食品包装检出新冠阳性,从哪进口流向何方?一图揭晓路径→
早在多年之前,汽车行业就出现了这样一句俗话,或者说是不成文规则——“整车厂在给发动机厂打工,而发动机厂在给博世打工”。
中国汽车工业当前从成长期逐步迈入成熟期。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将进入自主品牌激烈竞争的分化时期,龙头依靠技术优势、强大的降价能力和广泛的市场基础将呈现强者恒强,处于竞争劣势的中小整车企业逐渐退出市场或被龙头吞并,传统汽车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受益;而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持续高速增长,电动化、智能化加速推进。